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书 > 教案

林海教案

时间:2024-09-02 00:26:11
关于林海教案锦集十篇

关于林海教案锦集十篇
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海教案10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林海教案 篇1

教学目的: 1、用遮挡关系描绘林海。

2、运用适当的色彩表现树木,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。

3、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。

教学重点: 遮挡法的运用。

教学难点: 运用适当的颜色表现林海。

教学用具: CAI课件,油画棒,绘画纸等。

学生用具:绘画纸,油画棒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组织教学

要求学生坐好,检查绘画用具。

二、导入新课

观察一棵树,树林,林海的图片。

告诉学生,很多树在一起称为树林,多得无边无际的树称为林海。今天我们就要学习《林海》这一课!

三、出示课题

四、教授新课

1、 欣赏林海图片

2、 讲解画法

(1)林海的表现,用“遮挡法”。(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解决)

(2)表现自然的树

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,自然的树不应是整齐划一的,而是错落有致的,有高有矮,有胖有瘦,有大有小,这样才是自然界的树!

(3)涂色

观看图片,看看图片中林海的色彩,都有哪些色,比比看,哪种色最多!

3、 强调绘画步骤

先画最前面的一棵树――再画近处的树――较远的树――很远的树

(有空白处再进行添加,整幅画都要运用遮挡法)

五、学生作画教师指导

学生四人一小组,在圆形的纸上完成林海!

六、德育渗透

让学生说说我们画满林海的纸像什么?(山丘、地球……)

(生答)师总结。

七、课堂小结

林海教案 篇2

一、导入 新课。

概括学习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:写了什么景物,抓住什么特点,怎样细致描写,抒发了什么感情。从学生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学法,又以此指导读书实践。

二、学习写“岭”的一层。

运用以上方法,在小组普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,重点交流以下两句。

1.“这里的岭的确很多,高点的,矮点的,长点的,短点的……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‘云横秦岭’那种险峻。”在去掉句中的“点”字后的比较朗读中,体悟这里的“岭”是温柔的;在与秦岭的对比中,突出“岭”的温柔。

2.“多少条岭啊……也看不厌。”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!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。

三、放手让学生运用“学法”,自学描写“林”与“花”的两层。

交流过程中,允许学生各抒己见,感受意境美、语言美。

1.为什么同是绿,却绿得不一样?让学生合理想象,体会把“绿”写具体了。

2.学生体悟:蝴蝶的到来,使这儿静中有动,格外美,加上蝴蝶的斑斓色彩,真可谓“锦上添花”。

3.通过有目的、多形式的读,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、段。如,写“花”的一层不仅句子美,而且内容很有层次,值得积累。

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,让学生在“读与说”“理解与积累”上下功夫。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,但都必须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。凡是理解了的则易于记忆,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背诵或记诵,积累好词佳句与精彩片断。

四、学习“联想”部分。

1.自读,交流:读懂了什么?有什么问题?

如:(1)为什么说“大兴安岭的可爱,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”?(2)为什么说“由今天看来,大兴安岭的名字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”?

放手让学生自学,并不是放任自流。小学生受年龄、经验等的限止,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肤浅,这就需要教师的“导”发挥作用。

2.抓三处“亲切舒服”,使学生联系上下文体悟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,而是作者感情的升华。

五、自荐朗读或记诵最喜欢的自断。

六、作业 。

以《╳╳一角》为题写一段话。要求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,抓住特点写生动写具体,并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。

[评点]

本案设计真正体现了“读”占鳌头,更见可贵的是设计者对作为教学行为的“读”所作的诠释:有以美感人的“赏读”,以情动人的“品读”,以扶为主的“教读”,大胆放手的“自读”,读写结合的“创读”……阅读教学应当以营造书香社会为己任!

林海教案 篇3

教学目标: 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,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。

教学内容:

1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,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。

2、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。

3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回顾。

1、自由读课文。

2、思考: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?为什么?

二、讲读第一段。

1、指名读第一段,思考并回答: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?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?(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/,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)

2、指导感情朗读,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。

3、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?(总述)

三、重点讲读第二段。

1、指名读第二段,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?(岭的特点)

2、自读后小组讨论,大兴安岭的岭、林、花各有什么特点。

3、讨论、交流。

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。温柔原指性情柔和,平顺。本课指山势平缓,轮廓柔和,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?"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,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。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,谁也不孤峰突起,盛气凌人。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。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,既看不完,也看不厌。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,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,看着这样的岭,心里一定感到亲切、舒服。

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。目之所及,哪里都是绿的,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,落叶松,白桦。但从深的、浅的、/article/明的、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。看到这么多树,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。

4、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,先由学生总结,教师可作适当点拨。思考:这样写有什么好处,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?

5、老师范读,指导朗读。

(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,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?)

6、自由读课文,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。试着 ……此处隐藏10017个字……段读课文:检查通顺连贯,阅读中正音;

(2)检查词语理解:孤峰突起,盛气凌人,目之所及,兴国安邦,云横秦岭。

3.分段,理清脉络:

(1)默读,思考: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联想?

(2)指导分段,确定。

三、讲读一段:

1.指名读。思考:共几句话,每句讲什么?

2.问:为什么对名字感到悦耳,感到亲切、舒服?

(导读:“脚踩在…手摸到…”森林的古老,树木的珍贵、茂密,令作者可爱,从而亲切、舒服)

3.齐读一段。

四、作业:

1.抄生字。

2.解词:高不可攀、俏丽、广厦、盛气凌人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情景引入:

〈预设AV,预备隐藏多媒体1〉

今天,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—《林海》。

来,齐读课题:19、林海。

让我们,先一起去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!<2分钟录像>

看完这段影片,大兴安岭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?

(是啊!大兴安岭群山起伏、连绵不断;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,郁郁葱葱,犹如绿色的大海。)

二、理清课文内容层次:

1.文中的大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?请打开书123页,快速默读全文,找找文中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?

2.齐读2-5自然段,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的?

板书:大兴安岭 生答完后,再板书 林

三、讲读2自然段:

1.引入:大兴安岭的“岭”有什么特点?文中几自然段是描写的岭?(一起告诉老师)

请大家自由朗读2自然段体会岭的特点,用词语把特点在书边儿上批注。

师巡视,相机指导学习方法及批注方法。

2、学生反馈,师板书:

(1)岭有什么特点?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的?(2-3人)

(2)从这几位同学的回答,我们可以知道岭有什么特点?

板书:多、温柔

3、教学点一:“岭”形态多。

(1)请看,老师觉得这句最能体现“岭”多,谁愿来读?

(2)注意句中几个“的”字,听老师范读。

(3)谁再来读?(表扬)

(4)小结:这句话不仅直接告诉我们岭数量多,还写出了岭的形状多。

老舍先生用6个带“的”句式,使我们有如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岭的千姿百态。

(5)全班齐读,一起来体会体会。

4、教学点二:体会温柔

(1) 谁来读写岭“温柔”的句子。(抽一优生)

(2) 学着这种语气,像她那样,读出这种温柔。

(3) 小结:大兴安岭与秦岭的美,风格各异。秦岭是险,而大兴安岭是柔。

5、教学点三:体会作者的情。

(1)在这段中,有一句话作者直接抒发了对大兴安岭这种柔美的喜爱,是哪句?

(2)相机指导。(最多两遍)

6、小结:看不完是因为岭多,看不厌是因为岭姿态万千,又那么温柔。

让我们带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,朗读2自然段,再一次去感受这亲切舒服的美!

四、讲读3、4自然段

1、引入:岭是如此的美,林又有什么特点?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林呢?

同样的,这一次先自己读课文3、4自然段,体会出林的特点,用词批注。然后,可以同桌交流。

师再次巡视,适时指导。

2、学生反馈,师板书:

(1) 师问:你体会到了什么特点?从哪儿体会到的?

(2) 抽3人答,师归结共同点。

板书:绿 多(美)

3、相机解决三个教学点:在这部分中,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,你喜欢、最想读给大家听的句子来读一读,让我们一起来分享。

A.教学点一:绿颜色

(1) 出示

(2) 齐读,注意几个“的”字;

(3) 这句话是说什么“多”?

(4) 为什么会呈现出“深浅明暗”不同层次的绿颜色呢?还告诉我们什么多?

(5) 小结: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绿颜色多,还告诉了我们树的种类也相当多?

大家再来读这一句,进一步体会。(师相机接:是啊!这么多绿色,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来!)

B.教学点二:为什么称为林海?

(1)齐读,读好这一句。(1、2、3任意一句)

(2)学到这儿,你想提出什么问题?(3-5人,问尽量展开)

(3)问得好!大家是否留意了文中这几个地方:“群岭起伏是林海的

波浪”“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”、“海边的浪花”?

根据这几点,想一想它们的联系和岭的特点,我们重点讨论一个问题: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作“林海”?几点原因?

(4)生讨论,反馈(3-5人)

(5)师小结表观点:根据刚才大家的回答,老师认为有三点原因,

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。(说的训练)

一、落叶松长满了群山峻岭,是它主要组成了林海;

二、岭温柔起伏,形似波浪;

三、银白峭丽的白桦点缀森林,不正是浪花?

C.教学点三:写法

齐读4自然段,让我们感受这壮丽的绿色海洋吧!

4. 小结:老舍先生,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,写出了林海的壮美,表达了心中对大兴安岭的喜爱,赞叹。

五、学5自然段

1.总结学习方法:

学“岭”和“林”,我们通过读书、抓特点、书上批注,最后体会感情的方法来学习的。

用这种方法,自学5自然段。

2.生自学、反馈。(花的特点是什么?怎么体会到的?)

板书:多、美

3.理解“总写句”:

(1) 这段有句话写得非常妙!我们来读读。

(2)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?(放手让2-3人说,不行就再读

再体会,以手势提示)

师相机小结:在作者眼里,大兴安岭就像一位温柔的小姑娘。

(3)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

4.顺势以板书、全课总结:

作者先分别从岭、林、花三方面描述。

然后,再在5自然段中,用一句话对大兴安岭作了整体的描写和赞美;这样把大兴安岭写活了,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。

让我们在学习完这部分后,再次有感情朗读2-5自然段,再次深深地体会吧!

六、结束语:

本课,我们通过朗读,知道了岭、林、花的特点,初步体会了作者在叙述中表达的真情实感。

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大兴安岭的美景,你有什么感受呢?最后,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大兴安岭吧!

那么,作者看到这幅美景图又产生了什么联想呢?作者为什么要写本文呢?这是我们下节课将学习的重点内容。

《关于林海教案锦集十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